Search


如何擺脫故事?如何除卻情節的迷霧,去凝視一件事物?
 
蔡明亮新...

  • Share this:


如何擺脫故事?如何除卻情節的迷霧,去凝視一件事物?
 
蔡明亮新片《你的臉》是令人震撼的。如果你能繞過所有電影裡和外的誘惑。
 
《你的臉》在77分鐘裡,對著十三張臉,以及一個空蕩蕩的大禮堂。鏡頭對著它們。這麼純然而絕對,似乎更該放進美術館?不,在美術館,你看了三十秒,看了作品簡介,你就會離開展間了,因為我們都會認為自己知道那是怎麼一回事。然而我們並不知道。
 
只有在電影院裡,你被逼著坐在椅子上,在黑暗裡,你不好意思離開,你開始懊惱早知道就先研究簡介,不該貿然跑來。好不容易等一張臉播完了,又是下一張臉。時間過得好慢。大銀幕把臉放得很大、很大,那很壓迫,也很尷尬。因為你被迫看著那些臉,對於自己的被凝視,也很茫然、很不自在。從這個時候起你才真正看,然後看見。
 
77分鐘,幾乎身心煎熬。然而我們會慢慢理解到,這是看Derek Jarman的《藍》的經驗,這是聽John Cage的《4’33》的經驗,這是一場存在經驗。那種擺脫了故事,才得以重新進入的某種存在本身。
 
但誘惑仍在那裡:
電影裡,有幾張臉說起故事,電影也為之打上字幕,大家都鬆了一口氣,但其實,那是聲音,不是故事,你能越過情節回到只是單純一張臉在發出聲音嗎?
電影外,預告悠緩唱著「有一點光/有一個故事/你的臉/訴說著歲月/走過的地方/你的眼睛/有些迷惘/也有些哀傷/有一點光/有一個故事/你的臉/訴說著愛情/躲藏的地方......」......如果這個成立,我的震撼,也許只是一種誤讀。
 
這是關於《你的臉》的文章,並比較與「凝視瑪莉娜」的Marina Abramovic的展覽,以及同樣對臉癡迷的安妮華達(Agnes Varda),要辯證地釐清,此臉非彼臉。
 
關於臉,你從沒有看過,因為你從沒有真正在看。
 
https://thepolysh.com/blog/2019/04/28/your-face/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
影評人,作家,著有《離席:為什麼看電影?》《謎樣場景:自我戲劇的迷宮》《尤里西斯的狗》。聯絡方式 [email protected]
View all posts